物理雙月刊 [第45卷1期]:2022諾貝爾物理獎專刊

點閱:13

其他題名:Physics bimonthly

作者:雜誌編輯團隊編

出版年:2023.02

出版社:台灣物理學會

出版地:臺北市

最新發刊 : 2023-02-01

雜誌類型 : 雙月刊



雜誌簡介: 本雜誌於2023年12月停刊,第45卷6期為最後一刊。
我們賴以生存的能源
老店新開張:原來物理好精彩!
自上一期結束後,物理雙月刊正式跟過去說拜拜了!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,我們的編輯團隊加入許多新的成員,一同打造一個全新風貌的物理雙月刊。新網站在5月20 日隨著新總統的上任,重新開張了;雜誌的版面設計和專欄內容也都煥然一新,我們希望新的物理雙月刊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的目光,讓更多人看見原來物理不只是一堆數學公式所建構起來,也不再只是老師黑板上的無字天書,物理可以跟歷史有緊密的連結、物理可以從教育的觀點去剖析、物理可以用好多不同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,最後會看見原來我們一直跟物理生活著,從未遠離。

本期內容簡介

總編輯的話
去年10月瑞典皇家家學院將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 阿蘭・阿斯佩、約翰・克勞澤和安東・塞林格,這三位物理 學家的成就在於以實驗證實糾纏光子的量子非局域性違反了 貝爾不等式,從而開創了量子資訊科學領域。本期的諾貝爾 專刊,我們特別邀請了梁永成、古煥宇、管希聖、褚志崧及 鄭畯元等五位該領域的學者撰寫專文,詳盡介紹量子糾纏及 量子資訊的相關理論、實驗的來龍去脈。近年來世界各國都 在大力推展量子電腦及量子計算的研究,希望這些文章能增 進讀者對這個領域的了解。

這期的「阿文開講」介紹的是哥白尼這位科學史上傳奇 人物的生平及其鉅著《天球運行論》的出版過程。有許多學 者將哥白尼的「日心說」視為近代科學的起源。為什麼這樣 一個以現代觀點看來似乎平淡無奇的學說,會被賦予這麼重 要的歷史意義呢?我想是因為它在科學上衝擊了當時人們對 其所處世界的認知,開啟了人類以觀測及實驗數據為依歸的 近代科學。「皮皮老師的物理心得」談的主題是「物理如何 使用數學」,他指出:「數學在物理裡的最初步應用是將可量測 的物理量數量化」,之後皮皮老師進一步以諧振子及萬有引力 理系統為例說明,為何需要借助更有效的數學表達式,才能 更順利地從這些系統抽取出我們感興趣的物理資訊。讀到這 裡,大家應該更加能會體伽利略所說的:數學是上帝書寫這 個宇宙的語言。

本期「粒子物理行」的題目是「電荷守恆與規範對稱」, 黎偉健老師說明,規範對稱是一種獨立於時空對稱的內在對 稱,接著他指出在量子場論課程中常被提及的,規範對稱決 定交互作用。事實上這個原理不僅限於電磁學中所謂的U(1) 規範對稱,也被推廣應用到基本粒子間的強交互作用和弱交 互作用。對稱性在理論物理的發展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, 難怪徐一鴻(Anthony Zee)教授會把他的一本科普著作命名為 《可畏的對稱-現代物理美的探索》(Fearful Symmetry: the search for beauty in modern physics)。眾所周知群論是分析 對稱性最佳的數學工具,這也再次展示了數學和物理密不可 分的關係。

「發現自然之美」系列介紹了1975及1976年的諾貝爾物 理獎。1975年的諾貝爾獎頒給奧格・尼爾斯・波爾、本・莫 特森及利奧・雷恩沃特三位核子物理學家,其中的波爾正是量 子理論哥本哈根學派祖師爺尼爾斯・波爾的兒子。他們獲獎 理由是「發現原子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繫,並且根據這種聯繫發展了有關原子核結構的理論」。1976年的諾貝爾 獎則是頒給在1974年發現J/ψ粒子的兩個團隊的領導者:國家加速 器實驗室的伯頓・里克特以及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丁肇中。他 們的發現在粒子物理學上被稱為「十一月革命」。J/ψ粒子除了提供 夸克存在的確切證據,同時也是第一次在實驗上證實第四種夸克- 魅夸克的存在。在那之前所發現的強子都是由上夸克、下夸克和奇 異夸克這三種夸克所組成。由於J/ψ介子幾乎是同時被發現的,因 此它也是所有基本粒子中唯一由兩個字母作為名稱的粒子。

物理雙月刊將在2024年起全面電子化,不再發行紙本。為了 因應這個改變,我們將從今年開始轉型為數位平台。除了強化雙月刊網站的功能外,也會擴增影音內容。由於有讀者反映雙月刊 的專文對大學生和高中生難度較高,我們計畫在今年挑選兩篇專 文,各製作五到七分鐘的說明影片,希望能透過簡單、生動活潑 的語言,讓年輕學子更容易掌握這些專文的內容。此外我們也將 嘗試增加科普文章,未來目標是讓這些增加的內容,可以成為高 中物理特色課程的補充教材。歡迎所有讀者提供素材上的建議, 也請大家拭目以待。
雜誌簡介
 
物理雙月刊的誕生
物理雙月刊前身為「中華民國物理學會通訊」,為提供本會會員彼此聯絡之用。後因會員深感國內尚缺乏一專門介紹物理發展及新知之刊物,乃於民國68年7月正式創刊,名為「物理季刊」,每三個月出刊一次,並請吳大猷先生特為本刊封面親筆提字。民國76年6月改名為「物理會刊」,每兩個月出刊一次。至民國82年再改名為現在的「物理雙月刊」。
 
物理雙月刊的定位
「物理雙月刊」定位為物理的科普雜誌,希望可以透過國內物理各領域專家 學者為我們的讀者帶來許多有趣、重要以及貼近生活的物理知識,並帶領讀者一探這些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。透過文字、圖片、影片的呈現帶領讀者走進物理的世界,探尋物理之美。「物理雙月刊」努力的首要目標為吸引台灣群眾的閱讀興趣,進而邁向國際化,成為華人世界中重要的物理科普雜誌。
  • 總編輯的話(p.3)
  • 好文推薦 腦細胞縫隙中的秘密世界(p.83)